严爱相济育桃李 砥志研思铸师魂
郑振雷,男,河南新蔡人,1976年6月生,汉族,中共党员, 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,现为PG电子平台陶瓷艺术系副教授,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,主要承担陶艺日常教学与研究。泉州市名优教师;高级技师,高级工艺美术师,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,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,福建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,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。
自2001年入职至今,郑振雷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全情投入、持续探索,对学生“宽严并济、管教同步”。 在课堂中,他不允许学生浪费时间,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每一节课程的学习,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,引导学生创新创作,采用“尝试——探究讨论——再次尝试”的教学模式,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最后成功的方法。在课堂外,多次担任班主任的他,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,尽心护航他们的成长。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,经常接收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到工作室学习,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。他关心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,鼓励学生坚持创作,主动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各项陶瓷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,连续带领参加7届的全国陶瓷行业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荣获1等奖5名,二等奖8名,三等奖12名,多次荣获最佳教师指导奖。指导社会残疾人徐福坤参加全国残疾人陶艺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,同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。为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技能,他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,了解生产工艺环节,跟着企业技术人员学习,以此途径掌握实际技能。20多年职教生涯,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、创业能力、创意意识的“三创型”现代陶瓷新工匠,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切实履行了党员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。
惟实励新,坚实专业建设
从痴迷柴烧艺术这点上,可见郑振雷对匠心的坚守。“柴烧,是一场艺术的赌注”,他曾这样说过,自己做一半,天赐一半,只可遇见,不可预见。因此,为能够与自己喜爱的作品相遇,从拉坯到烧制的每一个环节,他都投以百分百的专注,面对繁琐且复杂的准备工作更是反复检查、度量,而起窑后几天几夜的坚守更是不在话下。与此同时,振雷老师对柴烧艺术的不懈追求,也同样表现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深入思考上。通过对19级20级以及21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,实现课程体系方向化,模块化,逐步将艺术设计专业分为陶艺、瓷画以及产品设计三个方向,结合本专业以及其他系专业特色实现选修课跨界教学,申报省级示范专业与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,配合学院申报“二元制”试点教学,协助完成《建构大师+名师工作室培育三创型现代新工匠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》等一系列的举措,他以强大的学术能力充分带动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质量发展,并取得了丰硕成果,先后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,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。在教学之余,振雷老师创立赢火陶艺工作室,既为自己的柴烧梦安了家,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践试验的可能。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,正如教导学生在试错中找寻真理,在平时创作中,他也会突破固有经验的束缚,主动创新,积极尝试多种烧成技术,如盐烧、苏打烧等,更是针对“柴窑的排烟系统”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提出了“排烟入水过滤”的大胆设想,并着手研究,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在专业建设上,振雷老师主动担使命、做实功,以身作则,不断充实、完善、提升自己,既追求能力提升,又注重社会效益,充分发挥了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工教结合,服务县域经济
这些年来,振雷老师始终秉持“最好的教室在企业,最好的教师是师傅”的理念,不断开创专业建设与县域特色产业、支柱产业深度融合,为县域企业的发展,提供数足质优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服务,加强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黏性。首先将工作室选址在柴烧基地——瓷谷仙境,活化利用闲置村落,与瓷烧爱好者们切磋交流,共同打造陶瓷文化村,带动石鼓村一带旅游经济的兴起,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工作岗位。其次积极响应德化县人社局“六大工程招工引才”政策,鼓励和指导优秀毕业生申请入驻“三创园”,推动柴烧产业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,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。疫情三年,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,他和同事广开渠道,下载乐鱼体育面利用工作室最大限度地容纳实习生继续传道受业,另下载乐鱼体育面积极为企业引荐毕业生,以免优秀人才流失,为企业创造可视的经济效益。为解决企业找不到工、学生找不到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案例,推荐学生实习、促进就业这一工作得到师生广泛好评,深刻体现了党员教师的勇于担当作为。
春风化雨无声,立德树人有道。二十年如一日,郑振雷老师坚持爱与责任同行,把青春和理想镶嵌在三尺讲台,守护一届又一届学子,以工匠精神精进业务和学术,为陶瓷专业发展奉献智慧,为创新实干人才培养后备力量,执着于“严爱相济,砥志研思”的职业追求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职业教育辉煌篇章。